Hello~~又是一週過去,時間過得也太快了(汗),一如之前幾篇一樣進入主題前會先講一些有的沒的跟大家分享一下XDD;話說大概是11月初,有一次上課的時候,一位巴西來的同學Bea突然問老師"為什麼路上的行人都別紅色的花在胸口?",這個問題來的很突然眾人都是一個黑人問號,而我每天在倫敦街頭穿梭,竟然從來沒注意到這件事(我都在拍照阿、看樹阿、建築物阿),當天下課我回家時仔細地觀察了一下,發現"對ㄟ!路上有8成的行人都佩戴紅色的罌粟花",我怎麼這麼眼拙從來沒注意到(詳情可以自行搜尋),而最接近11號的禮拜天通常會有隆重的典禮
就是上圖這種胸花,有各種不同材質,一般是塑膠的,講究一點的是金屬製的;我還在地鐵上觀察到一對我"懷疑"是同志的一對男子,2人都穿得很正式,其中一位穿著襯衫男子對他胸針別的位置不慎滿意,我看他以每0.1mm的幅度在調整他的胸針(我實在看不出調整前跟調整後有什麼差),而另一位男子則非常仔細地幫他看胸針有沒有歪(那個胸針左不過直徑3公分,可以調了快20分鐘.....),等2位終於喬到滿意的位置時......,他居然把毛衣穿上去?????反正都看不到到底是在調什麼???雖然歐洲室內外溫差很大,偶爾看見大家像剝洋蔥一樣進入室內後脫到剩一件短袖,但是這畢竟是少數,而且他們看起來不像會在大眾面前脫衣服的人XD。好的,這只是個小插曲;那到底為什麼別這個花呢?因為每年的11月11號是英國的" Rememberance Day"(依照維基百科翻成國殤紀念日),為的是紀念因第一次世界大戰犧牲的軍人與民眾;而這個花其實不是罌粟花,而是同屬不同種的虞美人花(英文都叫Poppy flower,我不知道有什麼差別,在我眼裡長得一模一樣),而配戴Poppy flower的來源,是根據一位軍醫在親眼見識比利時法蘭德斯的戰場後寫下的詩: <In Flanders Fields>(詳情可以自行搜尋),而最接近11號的禮拜天通常會有隆重的典禮;本人寫網誌的當天剛好就是11/12,所以看到BBC的新聞在轉播典禮(怕大家誤會以為我英語實力大激增,澄清一下:我看字幕可以知道在幹嘛,本人英聽沒這麼厲害可以聽懂記者講話XDD);11點一到,我從來沒聽它響過的大笨鐘響起鐘聲(空前絕後,第一次聽到),英國女皇帶大家默哀2分鐘,那種感覺很奇妙,在一個特別的時刻,我一個台灣來的女生,在英國與倫敦的人一起過了一個以前從來沒聽過的節日,好像這個節日立體了起來,更好像你與這個國家、這個城市更貼近一點,尤其這是一個象徵停戰與和平的節日。
怎麼有點嚴肅XD,接下來是劍橋喔~~~是超超美的劍橋!!!一樣介紹一下夥伴
人數很多,帶藍圍巾的是Nick、白風衣的是Leo、咖啡色圍巾是憶婷、綠格子圍巾的是子涵、中間是盈盈、右下是나영(中文發音是nayo),頭最大的就是我。一早大家8點50分在King's Cross站集合,因為我、Leo跟憶婷8點40分就到了,想說在大家來之前先買車票好了,等等萬一有人遲到個3-5分鐘也比較沒關係,想得很完美但是悲劇真的隨時發生(我覺得我的人生充滿各種小狀況.....);這裡先岔題一下,大家知道歐洲的車票是怎麼賣的嗎?跟台灣不一樣,台灣不管什麼時候買,反正都是一個價錢,早點買可能會有早鳥折扣,特殊假日頂多就是沒折扣而已,票價是固定的,算是"倒扣"的概念;歐洲的車票是"越早買越便宜"(使用者付費發揮的淋漓盡致),是"遞增"的概念,通常在3個月前開賣,先從最便宜的賣起,等賣完了再從次便宜的賣起,以此類推直到賣完為止。所以一開賣就買一定是最便宜,同時歐洲車票是浮動的,特殊假日通常會"貴很多"(差距到50-60%都有機會,很嚇人);所以我通常是從手機的app去買,雖然用app買要收手續費,但是可以隨時查看時刻且購買又方便(在倫敦透過網站或app買任何東西基本上都要收手續費,一次1-5磅不一定,刷信用卡還要再收一次信用卡的手續費,錢包....好痛.....),在去鄰近的車站取票,但是英國火車有團體票優惠,單人來回是16.5磅,3人以上就算團體,平均下來一個人來回只要11.5磅,而且不管什麼時候買都是一樣價錢,所以如果要來英國玩的朋友可以善用這個優惠;也因為團票不管什麼時候買都一樣,本人當然不可能用app先買再被白扣手續費;剛好集合地點旁邊就是一台自動售票機,我們一時貪圖方便就決定用售票機買,結果.........買錯了QQ!!!!!!!!!!!!!!!!!!!!!!這裡有一個很可怕的誤區要告訴大家,應該說我搞不懂英國人為何把票設計成這樣,可能天氣太冷加上有點早導致腦子當機,也可能團體單程跟團體來回價錢太像,我們在機器前面選的時候好開心,選很快,答答答就買好6張車票,此時Leo跟憶婷去廁所,我拿著車票一邊發呆一邊盯著車票看,一個關鍵字"one way"被我閃眼看到,登時腦子跳出"為什麼是oneway不是return???",3秒後我才意識到買錯了,此時Leo回來還傻問說"阿就回來再買一次不就好?"(很正常的想法,一般人都會覺得來回票就是單程票的2倍),天啊~~~大錯特錯,因為團票單程是11.3,但是來回是11.5阿,如果真的回來又買一次,那豈不是要花22.6磅,那買團票要幹嘛QQ(此時應該有人會想,如果在我們之中,有人可能從劍橋去別的地方,或是她要在劍橋待幾天不會當天來回,就算是只需要單程票傻子也會買來回票阿,單人來回要16.8磅ㄟ,我真的不懂妳阿英國人),就在我跟Leo解釋完這個大誤區後,我立刻飛奔去information desk,服務員告訴我要去售票口問,結果在我排到閘口後,售票員竟然告訴我要到"街對面"的St.Pancras站去換,因為St.Pancras才是主要的火車站(幸好我對這附近的建築物有基本概念),於是我又跨過一條街去售票口,慘的是大排長龍,而我們預計要搭的那班車就只能眼睜睜的miss掉了,等好不容易排到,服務員又叫我去隔壁的information處,這裡不處理這種問題(崩潰.........),當我走到information處,果不其然又是一個大排長龍(花惹發),幸好服務員願意幫我換票(她用頗兇的口氣"鄭重"警告我一定要6人去6人回,想來他們也有發現他們這個賣票機制的詭異點XD)。雖然錯過了想坐的直達車,幸好下一班30分鐘後就到了,沒delay太多時間(呼~擦汗)
終於到達劍橋,一到達市區立刻有人來問我們要不要punding,所謂punding其實就是"撐篙",好的~我知道翻譯成中文還是不懂XD,我貼心的幫大家附上漢語辭典的解釋:用竿逆撐使舟前進
就像這樣,"撐篙"跟"划船"完全不同喔,划船是用槳划水讓船前進,但因為劍橋河道的水太淺,所以大家可以看見船夫是用他手上長長的"木棍",用力"戳、ㄊㄨˋ"河底的地面使船前進,這是我的夥伴們跟船夫,沿途他會用迷人的標準英國腔英語跟你解釋各個學院跟劍橋的歷史,但是以他講的速度除非我全神貫注去聽,不然只要我稍分心去看風景或拍照,後面他講的我就miss掉了......。(話說Leo的臉有點無奈,因為船夫在撐的時候,不知道是他個人習慣還是punting就是要這樣,他一直把手伸進河水裡面把手弄濕,導致水一直滴到他頭上,整個punting結束看起跟洗頭一樣XDD,所以朋友們記得如果要坐船,一定要選船伕划船的另一邊,除非你想坐船兼洗頭XD)
基本上puntiug一次大概60-75分鐘,價格不一定,所謂不一定就是價格隨船家喊,高的到20磅都有可能,只是我們當天去的人數多,所以我一開始就從一個人10磅開始殺(其實本來想說從8磅開始,臨到嘴邊有點嘴軟),沒想到他一口答應,連盈盈因為上禮拜坐過想說省錢不想再坐一遍,他一聽很阿莎力地說免費讓盈盈上船(早知道就從8磅開始殺QQ),記得絕對要殺價別害羞;除了請船夫撐也可以自己撐,上圖就是自己撐的歐洲人,看他們笑得很爽,其實撐篙頗有難度,很多都撐得跟碰碰船一樣,而且我看到有一位穿7公分高跟鞋的姊姊也自己撐,我們在旁邊看得心驚肉跳,可能她一個不留意會整個摔飛到河裡,到時候就是她哭我們大笑了(好邪惡阿XD)
沿途的風光,很美,帶著濃濃的學術氣息與悠閒的步調,遊覽過程中看見很多外國人很專業的自備酒跟塑膠杯在船上聊天喝酒,不得不說英國人真的很愛喝,我的老師們幾乎下課後不管是在家還是去外面吃飯,一定都要喝一下,像現在天氣冷得要命,在台灣大家都是去吃麻辣鍋或是火鍋,戶外的椅子誰會去坐,但我走在路上常常看見歐洲人在戶外的用餐區,整個桌上只有冰鎮的紅酒、香檳、啤酒......,看那些喝酒的人喝得非常Enjoy,我只感覺牙齒冷得發抖XD。上面那張是楓樹,英國的楓樹跟加拿大的不同,不會變紅,最多就是變成金黃色的就會落下,遠看像滿樹星星,也另有可愛的美
上圖徐志摩念的國王學院
看來又要分成上下篇了QQ,寫網誌真的一件蠻花時間,腦子想的故事用講的一下子就結束,用打得常常要花幾個小時,下禮拜日NANA要去玩大概沒時間打網誌XD,希望這個劍橋遊的下集不會拖太久